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第三大车市,也是亚洲公路系统最发达的国家之一(不计路况),每天在马路上川行的车辆数以万计,在你每天开车的路途中,是不是也发现了一些司机的共同点?
马来西亚的不同驾驶风格
1. 马来西亚车辆靠左行驶,与中国相反
老司机在之前的中马驾驶对比中写到过,大马是英联邦国家,所以统一靠左行驶,也就是我们所说的“右驾”类似于香港,日本。所以不要习惯性的从右侧开门上车哦,因为你会很“意外”拉开驾驶员的车门让他猝不及防,场面一度十分尴尬~
2. 礼让行人
马来西亚盛传一句话,“行人为大”,在这里,法律要求所有的机动车都必须礼让行人!只要有人走在斑马线上,任何交通工具都必须停下来,否则将会面临重罚。当然这仅限于行人行走在斑马线上,而不是横穿马路噢~
其实马来西亚有两种斑马线,这点跟国内有些不同,这两种斑马线的礼让优先级也不尽相同。
①黑白斑马线
行人优先的斑马线,也是任何交通工具(轿车、摩托、公交车、乡下的牛车)看到行人正在过黑白斑马线,都必须要停下来礼让。所以在黑白斑马线行人是百分之百的优先级,我们驾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前避让行人。
②黄黑斑马线
谁先抵达谁先过。如果是行人先走在斑马线上,车辆就必须要停下礼让,如果是车辆正在行驶,那么路人就必须先等车辆先通过。所以在黄黑斑马线上,行人和车辆的权限就是五五开了,大家先到先走,而不是一味的要求车辆礼让咯~
PS:当然了,有信号灯的情况下,还是要按照信号灯的指示安全过马路。
下次大家在过马路时,还是要乖乖找斑马线或人行天桥,如果你开车在路上,看见行人过马路也要保持礼让的精神哦!
3.不同种族间行车风格迥异
众所周知,马来西亚本地有三大种族,马来族,印度族,华族。经过老司机两年来的观察,他们的驾驶风格是有很大的区别的。
印度族
印度的后裔,虽然他们已经来到马来西亚好几代,但是很多特质还是有老印度的影子,优点:自信;缺点:没耐心。这两点的结合就是印度族人通常开车比较猛(自信),喜欢地板油,喜欢超车(没有耐心),会摁喇叭催人。如果你曾经开车很慢,然后被人在后面摁喇叭和超车,然后被他怒瞪一眼,那么他大多数是印度族的兄弟在跟你打招呼。
马来族
马来西亚主要人口种族,这个国家的执政党民族。
男:①摩托车驾驶员(骑士)天生的摩托车驾驶员,骑车风格很猛,大多数摩托车技了得,高兴的时候喜欢和同族好友飙车,偶尔会闯红灯。
②汽车驾驶者:驾车相对文明,喜欢改装车辆,尤其是对颜色和排气情有独钟。
女:不同于马来族男驾驶员,马来族女司机,开车普遍较为文明,遵守交通规则。
华族
也就是我们的同胞兄弟姐妹,同样为龙的传人的马来西亚华裔。
老一辈:老司机本人曾经跟马来西亚华人深入交流过,从他们的口中的得知,他们更喜欢低调,更喜欢挣钱买楼,讲究和气生财。所以他们在路上的行驶风格相对很忍让,很懂规矩,不主动与任何人产生矛盾。
年轻一代:现在很多年轻一代的华人行车风格渐渐变得快节奏,少了几分老一辈的谦恭,倒多了几分独自自主的个性。
当然马来西亚人(三大种族)开车都有一个相同点,都不太喜欢保持车距,尤其是在高速公路上,如果你速度不快占用着最右侧的快车道,他们就会贴你很紧,你会吓一跳,在反光镜中看到一个车几乎贴在你的车尾上,那么你就要知道他这不是在跟你打招呼,这是告诉你,你挡住了他的路。
4.灯光的使用
在国内,很多人对违规使用远光灯的车主深恶痛绝,尤其是对向行驶中,如果碰到不关远光灯的车主,那晕眩别提多有难受了。目前,国内其他地区对滥用远光灯的处罚标准一般是:罚款20元以上至200元以下,同时驾驶证记1分。
但在马来西亚,远光灯常开已经是很多人的一种习惯,不得不说,远光灯有时候在漆黑的道路非常好用,马来西亚也有很多路段照明不太良好,但是很多粗心的人开了之后会忘记关,甚至不想去关。每当夜晚老司机开车时,都被这种刺眼的光线影响到心情~
另外,马来西亚改装车灯非常流行,当中就包括了进行照明灯的改装,并将原车的卤素灯泡更换成氙气(HID)或现今流行的 LED 灯泡,虽然自身的照明能力有很大提升,但是这种“强光大灯”对其他车辆驾驶人的影响不言而喻。
反制远光灯的策略
1. 加装流氓雾灯
2. 加装强力射灯
3.爆闪变色前灯
4. 自戴偏光镜
很多人说这种偏光眼镜可以防止被远光灯炫目,但其实在屏蔽了远光灯的同时,也让视线变得模糊,容易发生事故。
5. 反光条
这种反光条的原理和反光镜差不多,但是相对要柔和一些。
缓解路怒情绪,享受驾驶乐趣
路面环境和他人行为我们无法控制,但是我们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,提前出行,降低一帆风顺的心理预期,不打无准备之战,做好行程安排和充分的心理准备。
出行前提前使用导航了解路况,熟悉行驶路线,并且预留足够的路上时间。
路怒情绪虽然有部分是由新手驾驶员引发的,比如前面没有车,新手因为害怕而开得慢,影响通行效率;变道没有提前打转向灯;车身在路上不稳定,有时左右偏差过大等等。
但其实并不是所有新手都开得不好,老司机们都是从新手过来的,慢慢开多了,积累了一些路感和经验,也就成为了所谓的老司机。对新手司机的态度就是对曾经的自己,多一些包容,多一些礼让,何况新手也都想把车开好。
新手上路容易紧张,万一路怒情绪惹得新手不知所措,更有可能会引发行车安全事故。每一个新手的成长路上都有一群有人情味的老司机。
在路上开车,自我感觉良好,看着别人开车就想指点,看不顺眼还要骂几句。车技不错,并不意味着一定安全。往往事故就出现在你以为安全,认为车技了得,麻痹大意的阶段。
老司机更要纠正自我服务偏差,一个真正成熟、老练的驾驶员,一定是十分谨慎、小心的。我就知道不下20个驾龄十几年的老司机,从来不开快车,严格遵守交规。
是他们技术不行?不!他们闭着眼睛方向都不带跑偏的。是因为他们在路上见过太多的事故,从来都是把行车安全放在第一位,而不求速度、不炫技、不开斗气车。
当一辆车打着转向灯,缓缓地从你车头前变道并线,你不知道车内是一个急着去接孩子的妈妈,还是一个赶着去医院照顾老人的儿子,也许我们让一步,他们就可以早一点尽到自己的责任。
在路上,每个人都有自己前往的方向和目的地,当我们用同理心,换位思考一下,也许心里就舒坦了,不会寸步不让,不会故意拦着不让并线,也更不会生气和发怒了。
让一步,内心舒坦;刹一脚,行车安全。
很多时候,路上的安全事故,不是因为技术,而是因为发情绪。当一个人情绪不稳定的时候,开车也就处在一个不安全的状态中。
即便车内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,我们随意发泄情绪也不可取,可能造成情绪蔓延。有些人因为早晨开车发了一通火,到晚上还不开心,一整天都受到影响,多不划算啊。
开车时,车内保持适宜的温度,放放轻松的音乐,都可以让心情保持平静。
疲惫状态开车,注意力不容易集中,特别容易出事故。新闻报道上的很多交通事故和交通纠纷都是因为疲劳驾驶引起的。
精神状态差的时候,遇到一点小事情就容易上火,遇到有人强行并线、突然变道别吓一跳,那不发火才奇怪。
精神饱满地开车上路,别因为疲劳产生路怒情绪,是对自己负责。
现在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,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,城镇还是乡村,汽车都渐渐成为必需品了,不少家庭都有了汽车或正有购买的打算。
这对城市道路是巨大的考验,前几年有人开玩笑给北京取了个亲切的名字叫“首堵”,说的就是路上开车太堵了。
堵车已经太常见了,堵着堵着就习惯了。提前放点口香糖或者木糖醇在车上,当遇到堵车的时候,听听轻音乐、听听广播,嚼嚼口香糖,想想开心的事情。
学会用这些方式转移注意力。别着急,在路上着急也没用,让自己放松一些。
严守交规,是一个老司机的基本素养,也是新手的进阶之路。行车路上,互相礼让,规范有序,我们就能避免更多的路怒情绪和事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