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间曾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“你每天上班途经的北京国贸,吃的金龙鱼食用油,出差住的香格里拉酒店,都属于郭鹤年家族旗下产业”。
这些仅仅是郭鹤年千亿财富帝国中的一小部分。纵横商圈数十年,郭鹤年早已富可敌国,其缔造的财富甚至超越了巨贾李嘉诚、李兆基。从90年代至今,他连续多年蝉联马来西亚首富榜首,入选亚洲十大富豪。
郭鹤年现已98岁,他曾走过大规模的战乱、困苦与富足。他从白米贸易起家,再看准白糖市场,设置了马来西亚第一座炼糖厂,占据每年国际持糖贸易总量的十分之一。后来更创办了如雷贯耳的“嘉里集团”,从粮油、航运、建设、饭店商场到物流贸易无所不包,而他的一生宛如传奇,甚至不吝啬分享自己的致富秘诀。
郭鹤年的父亲郭钦鉴在20世纪初追随兄长,从家乡福州渡海至马来西亚新山谋生,随后创办东升公司,专营糖、大米、大豆,成为郭氏兄弟集团发迹之处。郭鹤年出生于1923年,自小接受良好教育,曾就读知名的新山英文书院以及新加坡莱佛士学院。二战结束后,郭鹤年赴新加坡创业,成立了力务克公司,专营商务、船务经纪和杂货业等。1948年郭父去世后,郭鹤年返家组建郭氏兄弟有限公司,继承了东升的传统业务,家族成员无异议地推举郭鹤年为公司董事主席,当时他仅26岁。
二战后物资紧缺,郭鹤年发现,相较公司主营的大米,食糖更有利可图,于是将食糖纳入公司业务。1957年马来西亚脱离英国独立,郭鹤年看准英商势力即将消退,于是投入糖业本土化;两年后,他在槟城创办马来西亚第一家炼糖厂──马来亚糖厂。1968年,郭鹤年又向马来西亚政府租借1.44万亩土地种植甘蔗,开创马来西亚种植甘蔗先河。他一步一脚印,最终获得“亚洲糖王”的美名。
不过真正让郭鹤年建立庞大商业帝国的关键,是成功开拓了香港和中国市场,而郭鹤年选择危机入市的投资策略,更堪称经典。郭鹤年在1963年便进军香港,成立万通公司,作为与中国做生意的窗口,但1973年才等到转机,当时中国百废待兴,一穷二白,白糖等粮食严重短缺,资金也缺乏,中方希望郭鹤年协助中国以低价从国际市场买30万吨糖时,他毫不犹豫就答应了。为了平衡糖价,这个生意在绝密中进行,手上没有那么多货只能买期货。为保证尽快完成这件事情,他将自己的生意冻结了近两个月。普通的创业者看重的是商业价值,但郭鹤年显然不是,他一直把家国情怀放在首位。郭鹤年不仅爽快答应,还帮中国在期货市场赚进5百万美元的外汇,郭鹤年借此次合作取得了我国人民的赞赏和信任,“爱国华商”的美誉随之加身,为日后敲开中国市场取得先机。
除此之外,郭鹤年也跨足饭店事业,1971年在新加坡成立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后,1974年郭鹤年在香港成立嘉里集团,作为郭氏兄弟公司前进中港市场的指挥所,并开始在香港大举投资房地产和酒店。由于当时中国的经济环境不稳定,外商对投资感到担心,郭鹤年却逆势操作,大举投资香港房地产,代表性的公司包括香格里拉酒店、嘉里建设、嘉里物流等。
在香港站稳酒店集团的地位之后,他又开始大举投资中国内地市场,在北京海淀兴建了中国第一家香格里拉酒店,此后持续在各大城市投资酒店。如今,中国的香格里拉酒店已逾50家,在香港则有5家,而他在台湾省也有2家。
紧接着,郭鹤年在1985年揽下了他在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房地产投资,也就是北京国贸。时至今日,郭鹤年旗下的嘉里建设已在中国20几个城市投资大型开发案,品牌在中国房地产业界位于金字塔顶端,代表性项目包括北京嘉里中心、上海浦东嘉里城和静安嘉里中心、深圳嘉里建设广场等。
在地产市场叱咤风云还不够,郭鹤年在中国最成功的事业其实是他的老本行粮油。1988年,当中国消费者仍在散装打油时,郭鹤年决定打开中国食用油新时代,他派出开创集团大豆油业务的侄子郭孔丰前来中国深圳开发市场,与国企中粮集团成立南海油脂工业公司,兴建现代化油脂厂。1991年,第一瓶“金龙鱼”小包装食用油上市,自此中国从散装油迈入包装油时代。
郭鹤年在94岁时曾出版自传,自剖心路历程,爆出不少国际级政经秘辛,引起关注。全书批判最严厉的,是他对马来西亚在独立后进一步走向种族保护主义的痛心。郭鹤年也痛恨英国殖民主义和日本占领军的种族歧视。虽然现年已98岁,但他身体仍相当健康,据说他为人低调,不嚣张也不跋扈,十分平易近人,也在书中详尽记录自己面对大变动的心路历程,相当诚恳,至今仍以“小商人”自居,不称王称霸,他不辜负每个机会、不虚度每寸光阴,98岁高龄依然保持谦虚好学的态度,因此才成就了跨时代、跨行业、跨国界的成功,也树起一面卓越企业家的光辉旗帜。